内联升跨界:非遗针脚“纳出”咖啡新故事
在北京大栅栏步行街上,老字号布鞋店内联升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殊不知,在这座中式建筑里,以制鞋著称的内联升用非遗针脚“纳出”了咖啡新故事。
走进店内,各式各样的布鞋整齐陈列,从经典款到联名款,琳琅满目。顺着楼梯向上,别有洞天的“大内·宫保咖啡”便呈现在眼前。咖啡馆的装修风格与楼下布鞋店相得益彰,又独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桌椅摆放,墙上悬挂的与内联升历史相关的老照片和字画,诉说着品牌的悠久历史。靠窗的位置更是绝佳,透过窗户,大栅栏的热闹街景尽收眼底。这里也成为游客们拍照打卡的热门之地。
内联升为何要跨界做咖啡?内联升副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张景环道出了其背后的深意:“当下,‘文化+体验’模式备受消费者青睐,博物馆、老字号等文化载体纷纷探索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消费场景的路径。内联升已经走过了172年,我们不想让大家觉得它只是一个传统、老旧的品牌。年轻人是当下消费的主力军,我们希望通过跨界,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内联升,了解传统文化。”
“选择咖啡这一品类,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张景环说,一方面,咖啡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是休闲饮品的代表,与内联升想要塑造的年轻形象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内联升大栅栏总店所在位置人流量大,游客众多,其中不乏年轻人,而且咖啡单价较低,更易吸引游客尝试。
“‘大内宫保’这一咖啡品牌名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谈及咖啡馆名称的由来,张景环介绍,1853年,天津武清县一个家境困顿的少年赵廷,被父母送到北京一家鞋店当学徒。师傅不肯传授手艺,他便暗中偷学,凭借着聪明好学和坚持不懈,不仅掌握了独门制鞋技术,还积累了经营管理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廷结识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军。心怀创业梦想的他,向丁宝桢倾诉了自己想开制鞋作坊的想法。丁宝桢十分欣赏赵廷的制鞋手艺和经营头脑,决定出资万两白银,与赵廷共同在皇城根下开一家制鞋铺。就这样,内联升鞋铺在东交民巷正式开张。“内联升的创立得益于丁宝桢的资助,而丁宝桢正是‘宫保鸡丁’这道菜的发明人。将这一历史故事与品牌文化相结合推出‘大内·宫保咖啡’,不仅赋予产品独特的记忆点,更让消费者在品尝咖啡时,能深入了解内联升的品牌故事和传统文化。”
“自2022年开业以来,咖啡馆的盈利情况符合预期,随着运营模式的优化,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更重要的是,咖啡业务对内联升的品牌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张景环说,自咖啡馆开业后,内联升布鞋产品的线上搜索量明显增长了,而线下门店年轻顾客的占比也有了较大提高。许多年轻人因咖啡走进内联升,在品尝咖啡、感受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对其布鞋产品产生兴趣,进而转化为潜在客户。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为内联升带来了新的流量和潜在客户,实现了品牌的焕新与升级。
内联升在跨界咖啡的同时,还设立了“内府书院”阅读空间,书院的藏书精选了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北京的历史风貌以及品牌故事的书籍,“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可以随手翻阅这些书籍,放松、学习。”张景环说,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内联升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强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郑 莹 龙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