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行业加速布局细分市场满足情绪价值
在近日由上海市饮品行业协会和东方快消品中心等主办的“第20届饮品冷饮嘉年华夏季营销暨年会”上,《2025中国饮品冷饮(夏令快消品)产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饮料总产量1.88亿吨,同比增长7.5%;2024年,行业可统计销售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4.8%;同期啤酒总产量达3521.3万千升,与上年相比下降0.6%,实现销售收入为1700亿元,同比下滑4%;2024年,我国冷饮市场销售额达到620亿元,基本保持平稳。《报告》还总结了2025年我国饮品冷饮等夏令快消品的新发展趋势。
无糖低糖成标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1万亿元,同比增长5%。在全民健康意识高涨的当下,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味觉享受,而是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健康属性,低糖、无糖成为市场标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无糖饮料市场从2014年的16.6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2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69%,远超饮料行业整体增速。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2025年推出新品陈皮白茶;统一春拂焙茶以“现焙茶香”为核心卖点,采用低温焙火工艺,使无糖茶汤兼具浓郁口感与回甘;统一旗下另一大单品阿萨姆,2025年推出低糖茉莉奶绿,以“减糖30%”为亮点,开辟新蓝海;康师傅推出“茶的传人”无糖茶,以无糖为核心卖点;维他2025年推出鸭屎香柠檬茶,以“轻爽解腻”为切入点,在柠檬茶赛道中开辟无糖新品类。

雀巢咖啡今年推出了全新的无糖美式咖啡,以“黑咖觉醒”为理念,通过深度烘焙阿拉比卡豆与氮气锁鲜技术,以“零糖零脂零能量”为标签,成为都市白领的“液体充电宝”;北京一轻食品集团旗下百年老字号北冰洋推出了HPP果汁,以“还原鲜果本味”为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保留橙子、葡萄等水果的维生素C与风味物质;青岛啤酒紧跟健康潮流,推出“轻干”系列,采用特殊发酵工艺降低残糖量,打破了传统啤酒高糖、高热量的刻板印象。
伊利冷饮2025年推出的巧乐兹绮炫“炫玲珑”通过糖分减半的配方革新,降低糖分含量;八喜2025年的新品水果雪芭以新鲜水果为原料,成为健康冷饮的新标杆。
现制饮品品牌也正在重新定义健康饮品标准。瑞幸咖啡持续加码健康咖啡产品,积极举办线下各类健康行动;霸王茶姬推出的新品“轻因·花田乌龙”,每杯咖啡因含量约39mg,相比普通花田乌龙降低了约50%,市场反馈良好;CoCo都可推出“轻负担”系列,“鲜百香双响炮”产品通过减糖30%的配方改良提升销量,其还推出果蔬汁系列,主打健康低卡高纤理念。
功能性赛道加速细分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饮品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期,能量饮料市场正从单一功能向细分场景延伸。东鹏特饮凭借“累了困了喝东鹏”的精准场景绑定,以500mL/5元的高性价比和下沉市场渠道优势,成为蓝领人群、长途司机等高强度劳动者的刚需选择;华彬旗下战马饮品则以“突破自我”为品牌内核,通过电竞、运动等场景营销深度绑定Z世代,在熬夜游戏、健身恢复等场景中成为年轻消费者的“能量外挂”;可口可乐旗下猎兽以“低热量健康能量”为卖点,切入办公、通勤等轻度疲劳场景;东锦集团旗下日加满甜睡以γ氨基丁酸(GABA)为核心成分,主打“睡前半小时饮用”的助眠场景;GNC作为全球营养保健巨头,在营养功能性领域以“科学配方+场景细分”抢占市场;蒙牛推出的优益C益生菌柠檬茶,通过将益生菌的健康属性与传统柠檬茶结合,主打“清爽解腻+肠道健康”……
植物饮料也在功能性饮品赛道中崭露头角,尤其中式养生水竞争更趋白热。北纬N47°植物酵素乳通过发酵工艺,将植物酵素与乳品结合,打造“轻养生”品新体验;东方先导旗下饮料品牌菁活推出的植物活性聚焦“植物活性成分”;新锐品牌何小瓶则在白桦树汁中加入蜂蜜进行微创新,走差异化之路。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饮品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期,能量饮料市场正从单一功能向细分场景延伸。东鹏特饮凭借“累了困了喝东鹏”的精准场景绑定,以500mL/5元的高性价比和下沉市场渠道优势,成为蓝领人群、长途司机等高强度劳动者的刚需选择;华彬旗下战马饮品则以“突破自我”为品牌内核,通过电竞、运动等场景营销深度绑定Z世代,在熬夜游戏、健身恢复等场景中成为年轻消费者的“能量外挂”;可口可乐旗下猎兽以“低热量健康能量”为卖点,切入办公、通勤等轻度疲劳场景;东锦集团旗下日加满甜睡以γ氨基丁酸(GABA)为核心成分,主打“睡前半小时饮用”的助眠场景;GNC作为全球营养保健巨头,在营养功能性领域以“科学配方+场景细分”抢占市场;蒙牛推出的优益C益生菌柠檬茶,通过将益生菌的健康属性与传统柠檬茶结合,主打“清爽解腻+肠道健康”……植物饮料也在功能性饮品赛道中崭露头角,尤其中式养生水竞争更趋白热。北纬N47°植物酵素乳通过发酵工艺,将植物酵素与乳品结合,打造“轻养生”品新体验;东方先导旗下饮料品牌菁活推出的植物活性聚焦“植物活性成分”;新锐品牌何小瓶则在白桦树汁中加入蜂蜜进行微创新,走差异化之路。
升级品牌打造精品
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品牌若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升级品牌与打造大单品精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百威啤酒通过与热门音乐节、体育赛事深度合作,将品牌融入年轻群体热衷的场景;统一旗下阿萨姆2025年积极推出新口味产品;养乐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500亿小金瓶和低糖版小蓝瓶,2025年全新上市了青提口味;延中盐汽水作为上海本土的经典饮品,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产品优势成为大单品精品,2025年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推出多款果味汽水;光明乳业旗下的优倍品牌是新鲜奶中的大单品,2025年推出了含更高质量的乳蛋白和活性免疫球蛋白的优倍5.0超鲜牛乳,而光明冷饮则选用优倍鲜奶作为原料推出关联雪糕。
味全每日C100%果汁其坚持100%纯果汁无添加,涵盖橙汁、葡萄汁等多口味,并紧跟季节与健康趋势,推出限定口味,持续巩固在果汁市场的领先地位;乌毡帽推出新品乌毡帽抖抖冰雕气泡米酒,以“气泡+微醺”这一创新概念切入低度酒赛道;佳农旗下品牌佳果源100%NFC椰子水全力打造椰子水品类标杆大单品,创新推出冷藏系列新品。
渠道全覆盖拓展新场景
在当前快消品行业渠道深度变革的背景下,各品牌企业正通过系统性构建全渠道网络和精细化拓展消费场景来应对市场挑战。以山姆、开市客、麦德龙等为代表的会员店,以鸣鸣很忙、万辰好想来等为代表的零食集合店,以美团闪购、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即时零售等成为2025饮品品牌的主要增长点。
饮品由于消费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拓展各消费场景也是重点工作。可口可乐的长三角主要运营公司——上海申美饮料积极布局校园、网咖、餐饮及小酒馆等场所,华彬快消品拓展网吧、网咖、棋牌室、台球厅等特通通路,三得利把各类小酒馆作为渠道蓝海,而百事可乐旗下的佳得乐、华润怡宝的魔力则把户外和运动场景作为突破重点,百威啤酒着力培育家庭消费。
品质升级畅享美好生活
国潮、二次元、明星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功能,转而开始在消费过程中追寻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心理满足,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情绪价值、兴趣热爱和自我满足付费,希望通过消费来表达自我、释放压力、获得认同、寻求慰藉,甚至重新定义生活方式。
2025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哪吒2》广受好评,蒙牛与《哪吒2》开创了“国货+国漫”双轮驱动的文化传播新模式;百事可乐则携手国产热门游戏IP《黑神话:悟空》推出联名产品,让更多年轻群体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品牌倾向于与品牌特质相契合的明星合作,加深与广大消费者的情感联系,收获更多圈层的好感度,众多品牌将代言效应转化为实际销量。去年,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热播期间,瑞幸推出联名饮品——玫瑰拿铁,之后女主角刘亦菲成为品牌全球代言人,延续《玫瑰的故事》影视IP。
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各类音乐节作为年轻人扎堆的重要场景,成为打造品牌力的绝佳机会。百威创建了自有专属IP——百威红色星球,统一冰红茶赞助B站毕业歌会,智利进口红酒品牌大黄狗赞助多场电音和流行音乐节,东鹏补水啦整合多类型体育赛事。
稳秩序稳价格抑制内卷
头部饮品企业则积极转型,以差异化策略规避直接价格战。农夫山泉合理控制市场供给以平衡价格体系,避免渠道利益受损;乌毡帽推动渠道价格体系与市场合理水平对齐,减少因价差导致的窜货乱象;青岛啤酒通过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障各方合理利润;统一、伊利、华彬快消品纷纷表示把“稳定市场秩序、稳住价盘、保证经销商利润”作为2025年的重要工作。上海市饮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东方快消品中心主任陈杰表示,要构筑理性秩序,抑制行业内卷,这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能使行业可持续发展。
资本助推拓展全球
2025年,我国现制饮品行业多家公司成功上市,资本助力为这些企业拓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除了几大茶饮品牌,富岭股份和恒鑫生活作为为现制饮品行业提供纸杯、塑料杯、吸管包装和餐具等配套服务的供应链企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东鹏特饮在国内验证的“大单品突破+渠道下沉”模式在东南亚等地快速复制,2025年,其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柚香谷2025年在广西百色投资1.5亿元建设的供应链基地,依托“百色一号”铁路专线构建物流大通道,快速对接北方及东南亚市场。
AI及数智经济同频共振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数字产业集群”“食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快消品及饮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五码合一”已从技术概念升级为行业基础设施,东鹏、百威等通过盖内码、盖外码、箱内码、箱外码、垛码的深度关联,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路的数字化网络。
AI也正深入到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各环节中,并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创新。乳品企业阿拉福兹已和ChatGPT合作,发布了专属的“ArlaGPT”;伊利集团发布的数字化产品YILI-GPT,可通过机器学习、运筹优化、智能交互等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消费体验。蒙牛发布营养健康领域模型MENGNIU.GPT,该模型的AI营养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专属营养健康服务。
(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