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青松永志英烈名

江苏省淮安市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内,棵棵青松傲然挺立。

讲解员程天伦向前来瞻仰的参观者介绍:“纪念园里的‘八十二棵松’,象征着在这里捐躯的82烈士。”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四连82名官兵在刘老庄,同千余名日伪军殊死战斗。从拂晓战至黄昏,官兵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感念82烈士壮举,为他们堆起一座3丈高的土墓。抗战胜利后,土墓扩建为八十二烈士陵园。2009年,更名为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

青松挺拔苍翠,英雄后继有人。82名官兵牺牲后,7旅重建四连,当地群众挑选82名青年补入该连,命名为“刘老庄连”。此后,“刘老庄连”南征北战,战辽西、夺平津、转淮海、渡长江、解放海南岛,成为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

进入新时代,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出色完成跨区演习、国际维和、抗洪抢险等任务,先后7次集体立功。

今年3月,“刘老庄连”所在部队向纪念园捐赠了新时代“刘老庄连”影像、文字资料以及官兵赴南苏丹维和前立下的军令状。捐赠仪式上,“刘老庄连”戴指导员说:“这是我们对先辈的告慰。作为英雄传人,我们要传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不断续写新的荣光。”

同根同源,“刘老庄”这个地名,把两个连队紧紧联系在一起。2022年,“刘老庄民兵应急连”与“刘老庄连”结成共建对子,建立“兵员双向补充、教育双向拉动”机制,深化血脉联系,共同传承英烈精神。

“82烈士是为了保护群众牺牲的。我们民兵作为战时应战支前、平时应急救援的力量,也要当好英雄传人。”民兵连指导员宁民跃说。

去年7月,淮河流域洪水袭来,盱眙县东风大堤多处出现渗漏,形势危急。

正在轮训备勤的“刘老庄民兵应急连”奉命跨区支援。大堤上,他们叫响口号,誓向革命先辈那样:“人在阵地在!”大家奋战6昼夜,加固堤坝6000多米,确保洪峰安全过境。

82年后的今天,纪念园里82棵青松亭亭如盖。纪念园管理中心负责人石明闯告诉记者,园中的树木还有着一段特别的故事——

当地村民发现,园中有几棵树上掉落的果实味道香甜,他们将这些树称为“福树”。后来经农科院专家鉴定,“福树”是碧根果树,适宜在当地种植。2014年以来,刘老庄镇将种植加工碧根果作为主导产业,碧根果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乡村振兴的今天,82烈士精神始终鼓舞着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干部群众和千里之外的“刘老庄连”官兵。

在“刘老庄连”宿舍楼前,有一棵挂着“八十二棵松”牌子的小树。这是4年前,该连干部参加82烈士牺牲纪念日活动时,专门从纪念园带回的。

“每当看到这棵树,我们就会想起牺牲在刘老庄的82位先烈。”戴指导员说,“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来路、接续奋斗。”

相关推荐